从1949年建国开始,中国已经走过了70多个年头。
回想起这段路,真像是一本厚厚的书,充满了各种波折和努力。
一开始的咱们,基本就是个落后的农业国,地里种着庄稼,工业几乎为零,大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
但谁也没想到,咱们能一步步走到今天,成为世界工厂级别的工业大国。
这一切自然是靠中国人自己咬着牙打拼出来的,可回头看看,外面的一些国家也给了不小的助力,让我们的起步不那么孤单。
比如大家常讨论的四个国家,它们在不同时期伸过手,帮我们打下了基础。
先说苏联吧,这个是绕不开的话题。
苏联老大哥可真是实打实地帮了咱们一把。
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,国内啥都没有,工业就是个空架子。
要不是苏联伸出了援手,派专家送技术,搞了上百个援助项目,我们哪能从零开始建起那些大工厂?
他们教我们建钢铁厂、发电站,还引入了工业化管理的法子。
有人说,苏联的国际主义精神在那个时代体现得挺真切的,虽然不是什么都要给就给那么好,但至少尽心尽力过。
记得那些专家,他们在全国各地跑,手把手教咱们工人,让中国工业的种子发芽了。
可惜后来中苏政治闹翻了脸,赫鲁晓夫把专家撤回去,项目做到一半就停了,这确实让人惋惜。
可不管后来关系多紧张,在边境闹得多僵,当初那份帮助是真真切切的,不能否认。
大家回头想想,就觉得那是个好的开头,帮我们少走很多弯路。
苏联解体后,留下来的一堆国家里,乌克兰对我们最实在。
苏联一倒台,那些成员国日子都过不痛快,乌克兰更是倒霉,继承了大量的军工技术宝贝,但生活难啊,经济垮了,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。
乌克兰自己又夹在俄罗斯和欧盟之间,没什么防御屏障,安全岌岌可危。
那会儿俄罗斯也自身难保,帮不上忙。
所以乌克兰和中国一拍即合,我们给了经济援助,他们就把一些技术精华传了过来,比如苏联时代的登月舱设计思路、中型运输机运8的技术原理,还有野牛级两栖艇那种玩意儿。
更关键的是,我们还挖来了一些苏联时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,这帮人带着经验来中国,让咱们在军工和航天这些领域突飞猛进。
现在看回去,有些人会觉得那笔交易挺值的,不然咱们今天的某些进步可能还得拖上几年。
网友们聊起来,有说乌克兰那会儿是真够朋友的,但咱们也得承认,是他们的困境让他们选择了合作。
直到现在,那些引进的技术还在帮我们省力,当然,中国人自己也下了大力气去消化和升级。
下来说到美国,这个就有人疑惑了,美国不是一直对我们使绊子吗?
的确,过去几十年,美国老是搞技术封锁,政治上也总挑刺,弄得像个大反派。
可是,历史没那么简单。
中美曾经有过一段甜甜蜜蜜的日子,就是在苏联解体之前。
那时候美国为了拉拢我们对付苏联,真对中国挺不错的。
尼克松访华后,双边关系热乎起来,美国教会了我们一套标准化生产的理念,比如如何把工厂流程搞得更有效率,还有引进一些现代管理的门道。
虽然这段蜜月期不长,但对我们改革开放的初期启发不小。
后来苏联一没,美国就把矛头对准了我们,搞起各种封锁打压。
奇怪的是,这个打压反倒成了刺激,让咱们憋着一股劲去追赶。
比方说芯片产业,美国人一封锁,国内立刻上心了,大家都撸起袖子干,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。
要是没这压力,可能咱们还在慢慢晃悠呢。
有人说这算“逼着进步的恩情”,但别误会,这不是感谢美国,而是咱们中国人自己有骨气,咬着牙不认输。
换成别的国家,可能早就放弃了,但咱们就硬是挺过来了。
再讲讲日本,很多人觉得这比美国帮忙还难接受,毕竟历史恩怨在那儿。
但抛开情绪看现实,日本确实在关键时候给了方便。
1972年中日建交后,日本第一个跑来和咱们握手言和,那态度挺积极的。
到了八九十年代,中国搞改革开放,日本又在经济上吸引了美国的火力,美国忙着跟日本打贸易战,注意力被牵走了,让咱们有时间闷头发展。
日本还提供过不少政府援助,帮建设一些基础设施项目,比如公路和电站。
虽然大家总说“小日本”,可那段合作期里,他们没少出钱出力。
有网友开玩笑说,日本当时“牺牲自我成就中国”,但这有点夸张,更多是他们自己在全球竞争中被动卷入。
真正推动咱们的,还是自己的改革开放政策。
总归一句话,中国的崛起,核心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汗水拼出来的。
外部帮助就像催化剂,让变化来得快一点,但根本在于我们自己。
想想那些工程师、工人、农民,他们白天夜里地干,才建起了今天的繁荣。
没有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吃苦精神,什么外国援助都没用。
所以说,感谢外来的帮手,但更要铭记自己的奋斗。
70多年风雨走来,每一步都算数,我们靠自己闯出这条路。
实时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