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1年,一名年仅十几岁的爆破手,在一次至关重要的任务中犯了一个致命错误——他将炸药包放错了位置。虽然炸药爆炸后未能摧毁敌人的炮楼,反而让它保持了原样,但这意外的失误却被他的团长称为“惊喜”,并且还夸他做得非常好。那么,看似失败的爆破究竟是如何展开的?这所谓的“惊喜”又意味着什么呢?
刘厥兰的父亲,刘大柱,是山东某镇的矿工,他一生都与炸药打交道。矿井里弥漫的炸药味成了刘厥兰童年的独特记忆,而他也经常缠着父亲讲述矿下的种种故事。或许正是受父亲影响,年仅十四岁的刘厥兰趁父亲午休之际,偷偷溜进矿场的工具间,带回了一些废弃的雷管和硝铵混合物。在父亲偶尔讲述的炸药配方启发下,他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小撮“土炸药”。
展开剩余87%选好地点后,刘厥兰模仿大人们的做法,小心翼翼地插上引信、点燃后立刻撒腿就跑。几秒钟后,突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,整个村庄瞬间炸开锅。有人惊恐地认为鬼子来了,有人急忙拉着孩子回家避难。然而,刘厥兰却兴奋得不行,蹲在爆炸留下的巨大弹坑旁,盯着坑洞的形状,嘴里喃喃自语:“下回再加点炸药,坑挖得更大点。”
这时,刚好被急匆匆赶来的母亲看见了这一幕。她满脸泪水地冲过来,看到儿子浑身是土,却完好无损,不禁又气又怕。晚上,刘家炕头,父母把他按在中间,父亲用旱烟慢慢问他:“你怎么学会的这些?”母亲则焦急万分,觉得儿子这么下去,迟早会出事。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时,村里一位年长的老爷子赶来,说刘厥兰有天赋,适合去当兵。
当时,抗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,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参军报国,而刘厥兰更是常常嚷着要为国杀鬼子。于是,刘厥兰带着满腔热血和对爆破的执着,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,正式加入了八路军。
入伍后,刘厥兰才发现,八路军的爆破训练远比他想象中的要严苛得多。刚开始几天,他与战友们在烈日下搬沙袋、堆石块,模拟各种爆破场景。王凤麟教官总是蹲在一旁冷冷地注视,偶尔还会说:“手抖的人,炸药可别碰,不然命都没了。”经过几个月的训练,刘厥兰的手愈发稳健,甚至能轻松判断哪种炸药配方最适合当前的爆破任务。
然而,真正的考验,依然是在战场上。1941年,日军在山东山区的进攻如火如荼,试图彻底剿灭八路军的游击据点。山东纵队第二团接到任务,要在日军主力到达前,炸断交通要道,摧毁沿线碉堡,为主力部队的推进争取时间。
然而,敌人早早就察觉到八路军的动向,严密封锁了四周的火力,碉堡群错落分布,外墙坚固且加固了铁丝网和砂包。普通的爆破手段显然不足以摧毁这些碉堡的核心结构。刘厥兰带领小组悄悄掩至一处掩体,利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敌方碉堡的结构。他很快发现,碉堡墙体厚重,铁丝网、砂包层层加固,根本无法通过常规爆破摧毁。
地形又十分开阔,几名爆破手尝试过近距离突进,但都被碉堡内的机枪扫倒。刘厥兰看到倒下的战友,心里清楚,必须尽快找到接近碉堡的方法,否则大部队的冲锋将无法进行。于是,王凤麟召集了爆破连的战士商议对策,刘厥兰毫不犹豫地站出来:“我去!”
经过数次艰难的接近,刘厥兰终于靠近了那个碉堡。这座碉堡结构复杂,火力密集,稍有差错便可能丧命。正当他思考如何安放炸药时,突然,碉堡内的机枪哑火了。在这短暂的空隙中,刘厥兰果断扑到碉堡侧墙,迅速安放炸药包。引信拉开的一瞬,他猛地翻滚撤离。
轰隆一声巨响,半边墙体应声而塌,敌人的火力顿时减弱。紧随其后的八路军战士趁机发动冲锋,顺利突破了敌人的防线,成功占领了这段阵地。
1941年2月,鲁中山区,八路军第二团与侵占该地的日军陷入了持久的对抗。战线反复拉锯,双方都已筋疲力尽。此时,徐家楼的日军碉堡成了八路军进攻的最大障碍。这座碉堡由一座老宅改建而成,外加重重水泥护墙和低矮围墙,居高临下,视野开阔。
日军在此防守坚固,第二团多次组织爆破攻坚,许多爆破手先后牺牲,但碉堡依旧巍然不动。团部决定改变策略,副团长王凤麟最终做出决策:“碉堡实在太坚固,正攻无望,必须采取内爆法。”内爆法是一种最为危险的爆破方法,要求爆破手冒着生命危险接近碉堡基部,掘坑安置炸药,从内部将其结构炸裂。
这次,刘厥兰再次主动请缨:“我去!”他猫腰疾行,借着断墙和残壁遮掩,逐步逼近目标碉堡。此时,鬼子早已在外围布置了机枪和哨兵,空气中子弹呼啸而过,刘厥兰不时低头躲闪。行至百米外,他停下来仔细观察,找到副团长所说的“围墙与碉堡之间的凹陷处”,他迅速安放炸药包,并拉开引信。
几秒钟后,围墙的一角应声倒塌,巨大的爆炸声把敌人震得七倒八歪。浓烈的火药味弥漫在空气中,刘厥兰趁机撤回。就在他回到队伍时,王凤麟望远镜一瞥,脸色大变:“这小子……炸错地方了!”他原以为爆破会摧毁碉堡的核心部分,但实际效果却并非如此。
然而,就在副团长准备询问时,战壕前沿突然传来惊呼:“副团长,鬼子的火力停了!”王凤麟立即带着战士前去侦察,眼前的情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。碉堡内满是尘土,鬼子兵七倒八歪地倒在地上,很多还没恢复过来,有的捂着耳朵痛苦呻吟,甚至有的已经昏迷。
原来,虽然炸药未能摧毁碉堡,但由于震荡产生的强烈冲击波,将碉堡内的敌兵震晕了。王凤麟顿时明白过来,眼睛一亮,兴奋地说:“干得漂亮!这就是意外的闷雷,把鬼子全震懵了!”
战士们很快冲进碉堡,将那些昏迷的敌兵一一制服,并带回了团部。这些俘虏中,竟然有一名日军下级指挥官,经过审问,他提供了重要的军事情报,为后续战役提供了巨大的帮助。
这场战斗后,刘厥兰也因其出色的表现,
发布于:天津市实时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